感温变色材料: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一、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: 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**化合物体系制备的。 电子转移型**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**发色体系。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**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,从而实现颜色转变。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,而且可以实现从“有色===无色”状态的颜色变化,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。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(俗称:温变颜料,感温粉或温变粉)。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,平均直径为2~7微米(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)。其内部是变色物质,外部是一层厚约0.2~0.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,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。因此,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。 1、 感温变色基本颜色:红色 、玫瑰红、桃红色、朱红色、橘色、橙色,金黄色、明黄色、草绿色、绿色、墨绿,中绿,孔雀绿,天空蓝、土耳其蓝、蓝色、深蓝色、紫罗兰、黑色 2、 感温变色基本温度:-5℃、0℃、5℃、10℃、16℃、21℃、31℃、33℃、38℃、43℃、45℃、60℃、65℃、70℃、78℃。 常用温度:5℃-8℃,6℃-9℃,8℃-13℃,12℃-14℃,16℃-18℃,21℃-24℃,23℃-27℃,26℃-31℃,30℃-35℃,36℃-41℃,38℃-43℃,40℃-45℃,45℃-50℃,46℃-51℃,48℃-53℃,60℃-65℃,65℃-70℃,70℃-78℃等等 3、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、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。(以31℃红色为例,变色形式为31℃以上呈现无色,31℃以下呈现红色)。 4、感温变色内含微胶囊变色颗粒,粒径在1~10UM之间,并具有耐高温、抗氧化等胶囊所改变的特性。 5、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,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,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。 6.感温变色循环次数: 取少许被测变色颜料,用504环氧胶调匀,在白纸上刮样(厚度0.05-0.08毫米)室温20℃以上静置一天。剪取10×30 mm纸样。取600 mL烧杯二只,注入水。其水温分别为被测样品变色温度区间上限(T1)以上5~20℃和下限(T0)以下不小于5℃(对于RF-65系列油墨,水温分别定为T0=35℃,T1=70℃),并保持水温。将试样轮流浸入二个烧杯中,完成每次循环的时间为3~4秒钟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可逆变色循环次数(通常,热消色系列的变色循环次数大于4000—8000次)。